本刊作家记者作品欣赏

临窗眺望的深情歌者 ——诗人子卿诗歌印象

2021-06-18 阅读次数: 栏目:本刊作家记者作品欣赏

宁 明

我与子卿不曾谋面。读子卿,是从他的诗开始的。

我喜欢以这样的方式交流。远离世俗,远离物欲,让心灵直抵诗歌的深处。

我一向固执地认为,支撑起一个诗人灵魂高度的,必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挚爱深度。人间不能缺少真爱,诗人心中更是不可须臾或缺。

读子卿的诗,我深切地感到:他的心中蓄满了爱的圣水,涌动着爱的波涛!

读一首诗,能否感动人,我以为,着重看其两点:一是诗中创造、发现了什么;二是诗中的含情量多少,感情是否饱满。

卓越的创造力和新颖别致的发现,能够触发和引导读者的想象力,去完成对一首诗的升华和吸纳;而诗中的含情量,则某种程度上制约、决定着一首诗的艺术感染力强弱和艺术成色的好坏。

一个充满爱心,饱含真情的诗人,他的笔下流出的应是圣水般的诗情。他用诗行中飘洒的诗思和诗情,浸润着读者的心田,如沐春风,似饮甘泉。此时,读者的目光就会被诗中的诗意点燃,照亮心空,也照亮被冷落于繁琐生活一角的那份孤寂。心的花瓣在诗意的导引下,渐次绽开,呼吸爱的月光,与诗人的心绪牵手共舞……这怎不让人击节轻叹,相识恨晚呢! 

这是我读子卿的一组爱情诗后的第一感觉。这种感性的直觉,也是子卿诗歌给我留下的“笼统”印象——当然更是清晰印象。 

漫步在诗人子卿栽种的诗林之中,满目盎然的绿意让我目不暇接,而处处传来的潺潺清泉声又让我的心身极为愉悦。在我的感觉里,诗人子卿仿佛变成了一位多情少年,倚窗眺望,思绪放远。他用略带几分忧郁和缠绵的眼神,专注着天边的云朵,擦拭着那片心灵的深邃碧空。 

子卿的诗中,每每会有动人的句子,粘住我的目光,让它驻足不前,再三品味,不忍离去。诗人深情地问:“远方的燕子/还有多远的路程/才能赶到八月边缘”?对远方的思恋和寄托,对爱情的珍视和渴盼……这样字字含情的诗句,像泪滴淋之于花蕊,让人于哀哀的轻叹中,心潮难平,遐想不禁。

诗人都应是多情、重情的人。正是这种溢于胸间的挚爱,才构成了诗人人生的善良底色。一个寡情、倦情、无情的人,手里即使握着珠光宝气的金笔,也决写不出一句饱蘸真情的诗来。一个心底阴冷的人,诗中必定放射不出温暖的阳光。

子卿的诗中,不仅充满了真挚爱意,更充溢着阳光般的温暖。子卿潜心营造的这份融融暖意,在读者的目光轻轻拂过他的诗行的时候,必会产生微澜般的波动,像涟漪,在心之湖面上渐次、渐远地弥漫开来。试想,读者将一颗同样充满暖意的心置于这样的氛围之中,该是多么的有福和“奢侈”!

“雪还在飘,我依然在这样的夜里独守红烛”。诗人子卿执着于自己的心灵追求,他渴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创造,在经过孤寂难眠的长夜之后,“红烛”渐渐照亮黎明之窗,于满眼银装素裹的洁净世界里,留下他临窗眺望时的诗之足迹。

我仿佛看见,子卿的诗行像伏于雪地上的两行谛听的耳朵,虔诚地倾听到了大地深爱的声音。

作者简介:宁明,1963年3月8日生于河北魏县,空军特级飞行员,大校军衔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副会长,辽宁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,著名诗人。

2007年8月26日  丹东 

——摘自《华夏诗人》报